8月13日股票在线配资交易所,成都世运会赛场见证中国跑酷运动的又一次突破。在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,29岁的中国选手商春松把金牌收入囊中。
其实,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块金牌产生的过程。原本,商春松是以0.2分之差拿到该项目银牌。但不足半小时后,场面发生反转。经裁判重新判分后,商春松的成绩改判为24.7分,反超日本选手永井音宁。这块金牌“失而复得”。
这样戏剧性的一幕,也像是商春松反转人生的缩影。
夺金过程出现反转
决赛中,商春松最后一位出场。在她之前,日本选手永井音宁表现稳定,完成全套动作时,她双臂交叉、仰天呐喊,看得出她对自己的发挥很满意。裁判组给出的22.9分让她的排名暂时升至第一。这也给商春松带来了一些压力。
在观众欢呼声中,商春松登场了,她拿出全场最高的13.5难度分的动作,整套动作干净利落。在完成所有动作后,商春松向看台挥手致意,脸上满是笑意。这让现场所有人都感觉金牌稳了。
商春松走下比赛舞台,进入等分区,所有人的目光盯向现场大屏幕。可等了好一会,商春松的得分迟迟没有显示。炎热的天气、焦急的心理,让这段时间变得更漫长。
“22.7分!”当商春松的分数被公布的一刻,观众席上发出惊讶声。商春松从椅子上起身向外走去。在混合采访区,商春松与等待的记者简单交谈几句便离开。随后,她一头扎进朋友的怀里,流下了伤心的泪水。
情绪平复后,商春松又重返混合采访区。面对记者的提问,商春松的语气平缓,有问必答。采访完成后,现场的记者、观众也陆续准备离开。可反转一幕出现了——现场大屏幕显示,商春松的最终成绩改判为24.7分。大家不禁产生疑问,“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
为何改判?国际体操联合会评判员周俊说,因看台区裁判与场地内裁判的视角不同,针对商春松的一个动作判定出现分歧,因比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要公布分数,所以第一次判分时,商春松的这一动作扣了3分。赛后,裁判组通过对商春松这一动作录像进行反复回放,最终按照规则判定这个动作应扣1分。
商春松的金牌“失而复得”。
跑酷开启人生新篇
商春松并非跑酷“科班”出身,她最早是练体操项目的。过去,她更被人熟知的身份是前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。在高低杠上,她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“商春松腾跃”。体操生涯十余年,商春松始终无缘世锦赛、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。里约奥运会上,商春松与队友拼下了一块团体铜牌。但在个人全能决赛中,发挥堪称完美的她以微弱差距无缘领奖台。
梦想从种子到发芽,再到真正开花,这一过程需经时间的淬炼,也少不了运气加持。但在体操生涯“黄金期”,商春松没有得到好运青睐。20岁时,商春松与很多体操运动员一样,面临再就业问题。退役之初,商春松颓废过,身体发胖过,中途一度试图复出过,但曾经的感觉已不在。
兜兜转转,商春松接触了跑酷运动,彼时她已经26岁。她发现跑酷符合自己的胃口——自由、不受束缚。一般而言,跑酷与竞技体操有不少相似之处,但站上跑酷赛场,商春松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去掉“体操味”。在她看来,自己接触这项运动的时间还是有些短,对它的理解还不够。
“比如我的队友富思达,他们在训练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要练什么动作,我有时候就不知道自己应该练什么。”商春松说,这是个挑战。
前方有梦想在召唤,后有生活压力在催促,商春松一直埋头苦练,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跑酷赛场找到属于自己的“自由”。
2024年,28岁的商春松完成运动生涯的破茧成蝶,她成了中国跑酷队首位世界杯和世锦赛双料冠军,站上了最高领奖台。那一刻,埋藏在商春松心里多年的“种子”终于绽放成花。
今年世运会开始前,商春松很想再拿一枚金牌,如此便可完成跑酷生涯大满贯。世运会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,第一次判分,她遗憾摘银;第二次判分,她反转夺金。发生在成都兴隆湖畔的故事,恰如商春松的反转人生。这或许也体现跑酷运动的魅力——“没有标准答案,而是不断突破障碍”。
商春松热爱跑酷。她说,还会继续跑酷下去,期待着跑酷进入奥运会的那一天。
记者:卓然股票在线配资交易所,金瑶
盈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